大眾健康網(wǎng),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中醫(yī)理論 > 艾灸對失眠能有幫助嗎?失眠艾灸哪個部位?[圖]

艾灸對失眠能有幫助嗎?失眠艾灸哪個部位?[圖]

大眾健康網(wǎng) 2019-11-24 10:06 失眠艾灸中醫(yī)睡眠

艾灸對于很多人來說并不陌生,艾灸是中醫(yī)中治病的常見方法,現(xiàn)在可能很多人會用艾灸來養(yǎng)生,不同部位艾灸起到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可能平時經(jīng)常會失眠,就會想到用中醫(yī)來治療,那艾灸對失眠能有幫助嗎?失眠艾灸哪個部位?

艾灸對失眠能有幫助嗎?失眠艾灸哪個部位?(1)

1、艾灸對失眠能有幫助嗎

艾灸可以有效改善失眠癥狀。

中醫(yī)論證來說,失眠的原因跟人體陰陽不協(xié)調(diào)有關(guān),而我們的心,肝,脾,胃,腎等器官的健康程度對身體陰陽平衡有直接影響,通過艾灸對不同的穴位起到刺激作用,來調(diào)理紊亂的生理功能,起到緩解失眠的效果。

2、失眠艾灸哪個部位

神門穴:位于腕前區(qū),腕掌側(cè)遠端橫紋尺側(cè)端,尺側(cè)屈肌腱的橈側(cè)緣。

心俞穴:在背部脊柱區(qū),第五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側(cè),犢鼻下3寸,在犢鼻與解溪連線上,即自犢鼻向下量4橫指處。

百會穴:在頭部,發(fā)際正中線直上5寸,即兩耳尖連線中點處。

太溪:太溪位于踝區(qū),內(nèi)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位置。

腎俞穴: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處。

涌泉:足底中,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四神聰:百會穴前后各1寸處。

太沖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趾骨結(jié)合部之前凹陷中。

陽陵泉:脛骨內(nèi)側(cè)髁下緣凹陷中。

三陰交:足內(nèi)踝上3寸,約4橫指,脛骨側(cè)后緣。

肝俞穴: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脾俞穴: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3、艾灸治療失眠怎么治

(1)主穴取穴

取神門,心俞,足三里,太溪,百會,腎俞為主穴,灸神門穴能養(yǎng)心安神,灸心俞穴能理氣寧心,灸足三里穴能生長氣血,灸太溪,腎俞穴能滋陰補腎,灸百會穴能寧靜心神。

也可以選用百會,四神聰,足三里,涌泉等穴位,采用早上灸百會,四神聰,晚上灸足三里,涌泉的方法。

(2)配穴取穴

一般睡眠不好的人還常伴隨有心情煩躁,抑郁等癥狀,這種情況可加灸太沖,陽陵泉等穴以行氣解郁。

如伴隨頭暈耳鳴,腰酸痛,口干,手足心熱及盜汗等,可加灸三陰交,以滋陰降火。

有的失眠者如容易生氣,不思飲食,并伴隨腹脹,消化不良,可加灸肝俞,脾俞穴,以調(diào)理肝脾。

如有心慌,記憶力減退,多夢,肢體乏力,消化不良,不思飲食,可加灸脾俞,三陰交,以健脾補心。

4、心脾兩虛型失眠

主要癥狀:多夢易醒,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頭暈目眩,面色少華,舌淡苔薄。

取穴:灸百會,內(nèi)關(guān),神門,三陰交,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印堂穴。

功效:健脾養(yǎng)血,寧心安神。

5、調(diào)理失眠的食物

1、酸棗仁湯

酸棗仁三錢搗碎,水煎,每晚睡前一小時服用。酸棗仁能抑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較恒定的鎮(zhèn)靜作用。對于血虛所引起的心煩不眠或心悸不安有良效。

2、靜心湯

龍眼肉、川丹參各三錢,以兩碗水煎成半碗,睡前30分鐘服用。可達鎮(zhèn)靜的效果,尤其對心血虛衰的失眠者,功效較佳。

3、養(yǎng)心粥

取黨參35公克,去子紅棗10枚、麥冬、茯神各10公克,以2000c.c.的水煎成500c.c.,去渣后,與洗凈的米和水共煮,米熟后加入紅糖服用??蛇_養(yǎng)氣血安神的功效,對于心悸(心跳加快)、健忘、失眠、多夢者有明顯改善作用。

4、百合綠豆乳

取5百合、綠豆各25公克,冰糖少量,煮熟爛后,服用時加些牛奶,對于夏天睡不著的人,有清心除煩鎮(zhèn)靜之效,牛奶含色氨酸能于腦部轉(zhuǎn)成血清素促進睡眠。

5、安神湯

將生百合五錢蒸熟,加入一個蛋黃,以200c.c.水攪勻,加入少許冰糖,煮沸后再以50c.c.的水攪勻,于睡前一小時飲用。百合有清心、安神、鎮(zhèn)靜的作用,經(jīng)常飲用,可收立竿見影之效。

6、三味安眠湯

酸棗仁三錢,麥冬、遠志各一錢,以水500c.c.煎成50c.c.,于睡前服用。以上三種藥材均有寧心安神鎮(zhèn)靜的作用,混合有催眠的效果。

7、桂圓蓮子湯

取桂圓、蓮子各二兩煮成湯,具有養(yǎng)心、寧神、健脾、補腎的功效,最適合于中老年人、長期失眠者服用。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