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母嬰 > 臨產前胎兒會有哪些變化?產婦多汗應該怎樣解決?[圖]

臨產前胎兒會有哪些變化?產婦多汗應該怎樣解決?[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6 17:14 臨產胎兒產婦

在分娩之前,準媽媽們對于自己的身體調整應該要做好相應的準備,但是,很多人對于寶寶自己會有哪些變化其實并不是特別的清楚,因此,了解的不勾,就更容易會出現錯誤的情況,那么,臨產前胎兒會有哪些變化?產婦多汗應該怎樣解決?

臨產前胎兒會有哪些變化?產婦多汗應該怎樣解決?(1)

1、臨產前胎兒有何變化

胎頭固定:胎兒頭部最大的直徑銜接到媽媽骨盆的入口的過程即胎頭固定。

初產婦會在妊娠足月前的4個星期內發(fā)生,最常見的是在預產期的前2個星期,而經產婦則多半發(fā)生在產痛開始之后。胎頭的最大直徑進入骨盆入口的最大直徑時,胎頭為了適應骨盆的形狀便開始有了變形,使銜接更加理想。

下降:在產痛前后,胎兒都有下降的現象,不過在胎頭固定后會更加顯著。

原本胎兒在子宮內的姿勢是兩臂抱攏胸前,雙腳蜷起,下巴貼緊胸廓,脊椎略為彎曲;但此時,子宮上半部的收縮直接或間接地加壓于胎兒身上,使胎兒的脊椎變直,加上子宮下段擴張的結果,也使胎頭更加下降。

俯曲:當下降中的胎兒頭部碰上骨盆的結構,胎頭就開始俯曲;胎兒的下巴更緊貼胸廓,與骨盆銜接的經線也變?。?1.5~9.5厘米),有利于胎兒的下降。

內轉: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此一步驟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必須的,是頭部下降之后才發(fā)生的。

胎兒頭部枕骨往前轉45。,其最長的經線才會適合骨盆出口的最長經線而朝向外女性私處。此時,除了子宮收縮次數密集、強度升高、活動力增強之外,加上腹部肌肉收縮,女性私處、會陰和骨盆底的伸張,將合力把胎兒生出來。

仰伸:內轉之后,胎兒的枕骨在恥骨弓下,頸部頂著恥骨聯(lián)合處。胎兒的頭部受骶骨影響無法后退,并因為附近肌肉收縮而頂住了胎兒的臉部,因此,頭部只好從抗力最少的產道仰伸出來,開始出現的是枕骨,緊接著是臉部和下巴。

此步驟的結果,是將本來緊貼著胸部彎曲的頭部變成不彎曲的仰伸狀。

外轉:胎兒的頭部由于仰伸的結果,而到了外陰的外部。

原本胎兒在內轉45。時,面部與肩長徑呈45。角,類似于成年人直立位向左或右扭頭看物體,但頭部誕生到外界來后,旋轉的頭部逐漸復原,一直等到轉45。后回來,這個步驟就是外轉。其動力為子宮及腹部肌肉收縮、會陰伸張。

胎兒生出:從胎頭仰伸到外轉,緊接著肩膀的下降,不到1分鐘的時間,胎兒前肩便到母體的恥骨聯(lián)合之下,幾秒鐘后,前肩會先出來,緊接著是后肩;有時候前后肩會同時出生,但會使會陰破裂得較大。最后胎兒的身體會順著產道迅速地側彎著出來。

2、產婦多汗要怎樣解決

產婦出汗的原因也有多種,首先婦女懷孕后體內血容量比孕前增加30%左右。一個正常人的血液量約占體重的1/10,為4000~5000毫升,而妊娠期孕婦則要增加1000毫升之多,大量的水分在孕婦體內潴留。分娩以后,產婦的新陳代謝和內分泌活動顯著降低,體內潴留的水分必須排出體外,才能減輕心臟負擔,有利于產后機體的康復,所以皮膚的排泄功能旺盛,造成產婦大量出汗。此外產后許多產婦喝紅糖水、熱湯、熱粥較多也是產后出汗的原因之一。一般在產后頭1~3天較為明顯,于產后1周左右則自行好轉,約需2周能恢復到孕前水平。

產后出汗多雖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作為產婦本人要加強自我保健與護理,這對產婦身體的康復大有益處。首先,室內溫度不要過高,要適當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第二,產婦穿蓋要合適,不要穿戴過多,蓋的被子不要過厚。第三,出汗時要用毛巾隨時擦干,勤換衣服,尤其產婦的內衣內褲要及時更換。第四,有條件的話,要洗淋浴,也可以每晚用溫水擦洗,一定要避免著涼。

此外如果產婦不希望自己出汗太多,可以運用食療來調理:

(1)泥鰍魚湯。先將泥鰍魚用溫水洗凈,去腸,用鐵鍋加食油煎至金黃色,加清水350毫升,煮至100~150毫升,加鹽即可飲湯。

(2)糯稻根魚粥。先用糯稻根去掉沙泥,放入沙鍋中煮出水600毫升,備用,再用鯽魚一條,洗凈,用鐵鍋煎至金黃色,然后與粳米一起放進沙鍋內,加入已煮好的糯稻根水用慢火煮成粥,調味即可食用。

如上所說,產婦在產后多汗并非病態(tài),也不是身體虛弱的表現,而是排泄體內多余水分的方式之一,所以一般無須治療,更不用大補特補,只要保證產婦不要在出汗時著涼即可。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