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是我們身體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位,我們身體的很多激素分泌等等其實都是離不開淋巴的配合,而淋巴結在我們的身體的很多的部位上都是會有的,而淋巴癌是很多一種非常常見的惡性腫瘤,它的致命性也是非常的高的,所以,我們要及時的了解并做好相關的預防工作。
淋巴瘤"鐘愛"青壯年
俗稱的"淋巴癌"并非嚴謹的醫(yī)學用語,所謂的"淋巴癌"通常指代的即為淋巴瘤。淋巴瘤類型繁多,目前已知的就有70余種病理類型,但大體可分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兩大類。其中,霍奇金淋巴瘤療效相對較好。然而,非霍奇金淋巴瘤在中國占全部淋巴瘤病例的90%左右,并且近十幾年來發(fā)病率正逐年升高。
淋巴瘤屬于惡性腫瘤的一種,而且這是青壯年發(fā)病率比較高的一種疾病。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目前全球每年約有35萬新發(fā)淋巴瘤患者,死亡患者人數超過20萬。我國淋巴瘤發(fā)病率為0.02‰,每年新增患者約2.5萬人,死亡2萬人。
衛(wèi)生部門日前公布的對全市腫瘤患者死亡年齡統(tǒng)計顯示,因患淋巴瘤死亡者的平均年齡不到50歲,而患其他腫瘤死亡者的平均年齡則在58歲左右。40至50歲已成為淋巴瘤的高發(fā)年齡段。
不了解淋巴瘤的早期癥狀而忽視自身健康狀況,是造成死于淋巴瘤患者多為青壯年的主要原因。
早期無痛易被忽視
淋巴瘤的臨床表現(xiàn)多樣,往往首先出現(xiàn)發(fā)生惡性變的淋巴結或淋巴組織的局部表現(xiàn),一般常侵犯表淺淋巴結,如頸部、鎖骨上、腋下、腹股溝淋巴結,也可以是縱膈、腹膜后、腸系膜等深部的淋巴結,或者同時侵犯這些部位的淋巴結。少數病人可原發(fā)于淋巴結外的淋巴組織,如胃和腸道的淋巴組織。
不少患者在早期表現(xiàn)為無痛性的頸部淋巴結腫大,并不斷增大,以后其他部位如頜下、腋窩淋巴結也會陸續(xù)被發(fā)現(xiàn)。淋巴結可從黃豆大到棗大,中等硬度,堅韌、均勻而豐滿,通常沒有觸痛和壓痛。到疾病后期,淋巴結會長到很大,并互相融合成塊。
縱膈也是惡性淋巴瘤的好發(fā)部位之一,多數病人在疾病初期常常沒有什么明顯癥狀,X線檢查才會發(fā)現(xiàn)有中縱膈和前縱膈的分葉狀陰影??v膈淋巴瘤尤其多見于兒童。部分病例可以肝脾腫大為首發(fā)癥狀,但因為這部分病人的肝功能大多無明顯異常,并且由于腫塊彌散,肝脾B超或CT掃描也少有大的占位病變,因此有時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
部分淋巴瘤可治愈
淋巴瘤除了這些病變局部的表現(xiàn)以外,還有腫瘤所致的全身表現(xiàn),大約有10%的患者以發(fā)熱、皮疹、盜汗和消瘦等全身癥狀為最早出現(xiàn)的臨床表現(xiàn)。有的患者長期不規(guī)則發(fā)熱的原因不明,以后才發(fā)現(xiàn)有淺表淋巴結腫大,經過檢查才確診。也有少數患者伴有比較隱匿的病灶,但常常會有周期性低熱。持續(xù)發(fā)熱、多汗、體重下降等多種癥狀的存在可能標志著疾病的進展。此外,神經系統(tǒng)、皮膚、骨髓等也可被累及。
淋巴瘤的表現(xiàn)有時比較隱匿,不易被察覺,能夠早期發(fā)現(xiàn)癥狀,及時就診,治愈率會大大提高。對于不同類型的淋巴瘤,治療方法和結果也不同。在臨床上,由于新藥的增多,特別是綜合治療經驗的不斷積累,無論近期療效還是遠期生存都有了相當大的進展,部分淋巴瘤已成為在相當程度上的可治愈之癥。
定期體檢可提早發(fā)現(xiàn)
淋巴瘤發(fā)病早期并無明顯癥狀,有條件應盡量定期接受項目全面的身體健康檢查,且檢查間隔不宜過長,最好每季度到每半年就接受一次體檢。如能早期發(fā)現(xiàn),淋巴腫瘤的負荷相對較小,治療效果也會更好。
據介紹,近年來淋巴瘤發(fā)病率以每年7.5%的速度迅猛遞增,成為發(fā)病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值得關注的是,深圳市絕大多數淋巴瘤患者被確診時已屬中晚期,從而直接影響了患者的生存期。
臨床證實,40至50歲這一年齡段的人往往忙于工作和家庭,一旦出現(xiàn)晚上睡覺時出汗、不明原因的低熱以及淋巴結腫大等癥狀,往往會誤以為是太累了而未及時到醫(yī)院就診。專家指出,由于目前對淋巴瘤的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
淋巴瘤的早期信號
1.無明確原因的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尤其是在部位、硬度、活動度方面符合前面所講的淋巴瘤的特點的。
2."淋巴結結核"經正規(guī)療程的抗結核治療、"慢性淋巴結炎"經一般抗炎治療無效的。
3.淋巴結腫大和發(fā)熱經治療有時好轉,但經常有反復,并且總的趨勢為進展性。
4.不明原因的長期低熱或周期性發(fā)熱應考慮淋巴瘤的可能性,特別是伴有皮癢、多汗、消瘦,以及發(fā)現(xiàn)淺表淋巴結腫大。
總之,淋巴結腫大及其它癥狀都不是特異的??梢娪诙喾N疾病,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惡性的。故應及時就診,早期診斷和治療。
嬰兒嗆奶很常見及時處理是關鍵
王曼知介紹,嬰兒由于胃容量小且呈水平位,且食管末端括約肌和賁門較松弛,因而喝完奶易反流到食管,造成吐奶,吐奶量較大的就可能發(fā)生嗆奶?!敖o孩子喂奶的口訣是:‘吃完奶,拍拍背、側身睡’。”王曼知稱,吃奶時、吃完奶后,家長最好都讓嬰兒保持側身的姿勢,一旦孩子吐奶,會順著嘴角流出去,而不會吸到氣管里。
嬰兒發(fā)生嗆奶時,由于難受,會不停掙扎,臉通紅,嘴唇發(fā)紫。一旦發(fā)生嗆奶,在缺乏醫(yī)院搶救條件的情況下,應立即將嬰兒身體側臥,手掌微握成空心掌輕拍背部,引起寶寶身體的震動,從而使其吐出嗆入的奶液;如果嬰幼兒嗆奶導致窒息,應立即將其俯臥在施救者腿上,上身前傾45-60度,并稍用力拍打背部4-5次,將氣管內的奶液引流出來,同時也要及時清除嬰兒口腔內的異物,讓其哭泣或咳嗽,有利于氣管內奶液流出;以上處理無效的話,應立即送往就近的醫(yī)院進行搶救。
“孩子若被奶嗆到窒息,最佳搶救時間是在4分鐘內?!蓖趼嵝?,由于嬰兒不能把嗆入呼吸道的奶咳嗽出,滯留在呼吸道里的奶塊阻塞氣道會產生嚴重呼吸困難導致缺氧。而孩子的大腦細胞對缺氧十分敏感,若缺氧超過5分鐘,搶救不及時極易導致猝死。
學會正確的喂奶方式避免嗆奶事件發(fā)生
王曼知提醒廣大新手爸媽,喂奶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掌握適當的時機,不在嬰兒哭泣或歡笑時喂奶;2、不要等寶寶已經很餓了才喂,因為寶寶吃得太急容易發(fā)生嗆咳;3、孩子吃飽了不可勉強再喂,特別是經常吐奶的孩子,吃八分飽就夠了,不妨“少吃多餐”,強迫喂奶容易發(fā)生意外;4、不要讓寶寶仰躺著吃奶,應斜躺在媽媽懷里(上半身成30-45度),尤其是夜間喂奶更不能睡著喂。人工喂養(yǎng)的寶寶用奶瓶喂養(yǎng)時不能讓寶寶平躺著吸奶瓶,因為奶嘴孔徑較大,更容易發(fā)生嗆奶。5、喂奶姿勢要“三貼”:嬰兒的嘴及下頜部緊貼媽媽乳房、媽媽與孩子胸貼胸、腹部緊貼腹部。
另外,還要注意喂奶的速度和量,如果媽媽的奶水多,可用手指夾住乳房或乳頭控制奶的速度。寶寶一次吃奶時間以20分鐘左右為宜,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喂完奶不要馬上讓寶寶躺下,應該讓其坐起來,或抱著到處走走,輕輕拍打其背部幫助其排出胃內氣體,最好聽到打嗝,再讓寶寶側臥在嬰兒床上睡覺。寶寶睡熟后,媽媽要守護一段時間,定期查看嬰兒,是否發(fā)生吐奶,呼吸與面色有無異常等。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