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月子病很多人都不陌生,特別是生活孩子的人,一般生孩子后女性都會特別注意自己的身體,周圍的人經常會提醒自己什么不能做,什么不能吃,最常見的說法就是月經期間不能洗頭、不能洗澡、不能刷牙等等,真的有月子病嗎,月子病真的很可怕嗎?
“月子病,亦稱之為“產后風、月癆、月家癆、月奸病、月中傷、干耳病”等,是婦女在分娩時期,因筋骨腠理大開,身體虛弱,內外空虛不慎風寒侵入而引起的一種病癥。”
讀起來有點繞(其實是沒看懂),筆者又認真研讀了百科中的病情概況,簡單來說就是月子應該好好調理,若調理不當就可能會產生月子病,如遇冷、情緒抑郁或者在月子期間同房,可能導致怕冷、怕風、關節(jié)疼痛等風濕癥狀。
似乎是有那么點道理,好好調理是應該!而網上關于月子病五花八門的帖子基本就是瞎扯了。以下是筆者翻各種月子病的帖子和文章總結的:
坐月子第三天忍不住洗頭了,頭疼!——月子病
坐月子吹風了,關節(jié)痛腰痛!——月子病
月子期間刷牙了,牙齒松動牙酸!——月子病
坐月子碰涼水,得了風濕!——月子病
……
凡是能和月子扯上關系的疾病、癥狀都是月子病??磥磉@月子病根本就不是一種病,而是一個統(tǒng)稱,集合了所有人們認為是由于月子期間照顧不周而引起的問題!
而且筆者還發(fā)現了,這些月子病大都不是醫(yī)生診斷出來的,而是網友把這個情況自動歸結到月子病范疇的。
筆者一向是倡導科學、循證的,查找了很多資料,中醫(yī)認為這只是一種民間的說法,而現代醫(yī)學中根本連“月子”的概念都沒有,更別說“月子病”了,能與之對應的只有產褥期和產褥期并發(fā)癥了。
從胎盤娩出到產婦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復至正常未孕狀態(tài)所需要的時間稱為產褥期,通常需要6~8周。產褥期的時間不是絕對的,如果新媽媽的恢復情況不好,產褥期會延長,但至少需要6周的時間。
可見真正的坐月子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30天,而是42天。另外,由于孕期媽媽為了適應胎兒的發(fā)育以及為分娩做準備,全身及生殖器官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血容量增加,雌激素、孕激素等內分泌變化,內臟器官被胎兒擠壓;分娩時,胎兒又對盆底、女性私處進行了“破壞”。
以至于寶寶出生后,新媽媽身體各器官需要時間來調整:
各臟器回歸原位——大約需要6周
子宮恢復至未孕狀態(tài)——大約需要6周
女性私處緊張度——大約需要3個月
循環(huán)系統(tǒng)及血液系統(tǒng)恢復——大約需要2~3周
消化系統(tǒng)——大約需要1~2周
內分泌系統(tǒng)——產后1周將至未孕水平
盆底組織——可能在產褥期恢復至未孕狀態(tài)
腹壁緊張度——大約需要6~8周
泌尿系統(tǒng)——需要2~8周
從而導致了身體上的一些變化,但這些真不是月子病呀!
這些“月子病”不是“病”
人體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機體,孩子出生后,身體不再需要那么高負荷的運轉了,它就會自動調整機體功能,盡快恢復到以前的狀態(tài)。這些都是恢復期的必經階段。
1掉頭發(fā)
人體的頭發(fā)是有一定的生長周期,每個毛囊工作的時間大約是3~6年,在這期間可以稱作生長期,隨后與1到2周的退行期,毛囊開始萎縮,然后有5~6周的休止期,頭發(fā)掉落。等毛囊休息結束后,又繼續(xù)進入生長,依次循環(huán)。
正常人處于生長期和休止期的頭發(fā)會保持平衡,每天都會掉落約100根頭發(fā)。孕期由于雌激素水平升高,讓較多的頭發(fā)處于生長期,脫落較少,你能明顯感覺頭發(fā)變多了。
可是產后隨著寶寶的出生,雌激素水平驟然下降,那些因懷孕本來應該變?yōu)樾葜蛊趨s仍然停留在生長期的頭發(fā),開始進入退行期,再到休止期,大量頭發(fā)開始脫落。所以新媽媽會感覺產后頭發(fā)成縷成縷的掉。但不要擔心,這種情況通會在半年左右恢復正常。為了適應這個尷尬期,新媽媽可以把頭發(fā)扎起來,或者干脆剪一頭干練的短發(fā)。
2多尿盜汗
懷孕的時候,準媽媽體內的水分差不多增加了1.4kg。但是產后這些水分沒用了,就要通過腎臟和汗腺排出體位,以至于上廁所的次數和尿量增加,而且出汗也較多。這種現象一般在產后1周左右好轉,有的可能需要2~8周的時間調整。
3尿失禁
確實,對于一個正值青年的女性,尿失禁確實很尷尬,但對于一個剛生完孩子的新媽媽來說,尿失禁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這是一種張力性尿失禁,是因為盆底肌肉、韌帶和筋膜在孕期激素的作用下變得松弛了,再加上分娩時過度伸展,導致人體控尿的能力下降。
隨著產褥期盆底組織的恢復,這種情況會逐漸好轉,1/3的產婦會在產后1周內有所好轉,大部分產婦在產褥期結束時尿失禁就會完全消失。新媽媽們還可以通過多練習凱格爾運動,來促使盆底肌張力的恢復。
不是“月子病”的“病”
有些被認為是月子病的病,其實跟坐月子沒啥關系,關鍵還是跟人有關,比如牙齒松動、關節(jié)炎、腰酸背痛等。
1月子里刷牙會掉牙
有人說月子里不能刷牙,否則牙齒松動,甚至掉牙。這完全是在顛倒黑白,月子里不刷牙才容易引起牙齒松動呢!我們知道孕期由于激素的原因,牙齦變得很敏感,較非孕期人群更容易發(fā)炎、出血;產后的一段時間,在內分泌系統(tǒng)還未恢復非孕狀態(tài)前,這種情況會持續(xù),孕婦要注重口腔健康,新媽媽當然也應該注意口腔健康。
正常人在飯后幾分鐘內,口腔內的細菌就會繁殖,留在口腔中的食物殘渣會發(fā)酵、腐敗,與細菌混合,易造成口腔感染,如牙齦炎、牙周炎等,這就會導致牙齒松動、咀嚼無力和牙齒脫落。
因此,如果新媽媽出現牙齒松動,首先應該反思口腔清潔工作是否做到位了,而不是怪刷牙。若松動嚴重,則要考慮牙齦炎或牙周疾病,需要去口腔科檢查或治療。
另外,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產后應該進行正確的口腔護理:
堅持刷牙漱口。產后第一天可用漱口水或溫水進行漱口,第二天開始用軟毛牙刷、溫水刷牙。刷牙時,要沿牙縫上下刷,不要左右刷,以保護牙周不受損傷、出血。
2月子里受風會頭痛
頭疼是月子病里提到比較多的一種,大都是在說月子期吹了風、受了涼會導致的頭疼,并且難以治愈,以后一吹風就會頭疼。
頭痛確實是孕期和產后女性比較常見的問題。產后頭疼最常見的病因是緊張性頭痛,這多是由于激素和其他生理變化、睡眠不足、不規(guī)律的飲食、心理壓力過大、疲勞所致,其占產后頭疼的比例約為39%。不過,這種頭痛通常通過調整心情和生活習慣、放松、休息、按摩等方法就能得到緩解。
還有一部分是偏頭痛,這部分女性大多在孕前就有偏頭痛史,在孕期由于雌激素的波動,60~70%的偏頭痛會得到改善,但在產后卻很容易復發(fā)。研究表明母乳喂養(yǎng)的新媽媽偏頭痛復發(fā)率比奶瓶喂養(yǎng)的低很多。
可見,這兩種產后頭痛都不是因為受涼、吹風引起的。當然產后還有一部分嚴重的頭痛可能是疾病引起的,比如先兆子癇、垂體出血、腦靜脈血栓等。如果新媽媽遇見這一類頭痛,不要猶豫,立馬去醫(yī)院做進一步檢查,排查病因,對癥治療。
3月子沒坐好,下雨天就關節(jié)痛
有很多帖子在說月子沒坐好,得了關節(jié)痛,并落下了頑疾,變天下雨就痛!
實際上,腰痛、背痛等關節(jié)痛也是一種孕期產后常見的癥狀,這種疼痛在孕晚期就開始顯現,并持續(xù)到產褥期,這是因為:
首先,產后體內孕激素水平急劇下降,整個身體激素要經歷一個重新平衡的過程。而激素調控骨關節(jié)的代謝,使得肌肉、肌腱的力量、彈性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關節(jié)囊以及關節(jié)附近的韌帶松弛和功能減弱,導致出現關節(jié)疼痛。
其次,懷孕時子宮增大,身體重心發(fā)生明顯的變化,這些變化使得孕婦的脊椎和下肢,各個關節(jié)的受力點發(fā)生了變化,但孩子出生后,身體負擔減小,身體重心需要再次調整,關節(jié)的受力點也需要重新調整,也是導致關節(jié)疼痛的原因。
最后,新媽媽在給孩子喂奶或抱寶寶時姿勢不當,也容易導致關鍵疼痛。比如喂奶時長時間低頭看寶寶,對頸部壓力過大;直接彎腰下去撿東西導致腰部受損等。
所以在產后恢復階段,新媽媽也應該像孕期一樣注重姿勢、保護頸椎、腰椎,避免因動作不當造成傷害。
而手臂疼痛,大多數是因為臂力不夠,又需要長時間的抱寶寶,特別是寶寶的體重還會一天天增加,抱得時間長肯定會疼的。這不僅新媽媽有,相信很多新爸爸也有這個問題。
4月子坐不好,要得風濕病
我們來看看一個北京301醫(yī)院風濕科梁東風醫(yī)生的病例分享:
病例簡介:女性,27歲,產后怕風,遇涼后關節(jié)、肢體痛半年。患者產后1個月出現遇涼或吹風時關節(jié)肢體疼痛,同時感覺有涼風向關節(jié)里鉆。同時,間斷出現肢體麻木感、膝關節(jié)周圍燒灼感、胸骨周圍疼痛,間斷頭痛、頭暈,并常伴有失眠、心悸、胸悶、陣法出汗。然而,多項風濕化驗均為正常。
據患者介紹,其產后由婆婆照顧,由于生活習慣的不同,患者對婆婆很多方面都不滿意,然而,又不好多說,只能憋在心里。時間長了,心里很是郁悶,常常獨自哭泣、整夜不眠。
出現這些風濕癥狀后,一直認為是坐月子期間碰涼水導致的。由于擔心病情惡化,一直比較焦慮、煩躁。
來診后,考慮其諸多癥狀為抑郁/焦慮的軀體表現,經醫(yī)學心理科會診,給予抗抑郁藥物治療。用藥后癥狀逐漸好轉,1個月后,癥狀完全消失。
是不是很神奇?月子病竟然用抗抑郁藥物治療好了!據梁醫(yī)生分享,臨床所見“產后風濕”病例幾乎都伴有抑郁/焦慮的飲食,用抗抑郁治療效果明顯。
可見,很多月子病跟月子真的沒有什么關系,跟人卻有很大的關系,特別是跟新媽媽的認知、情緒和心態(tài)有關。
4真正需要警惕哪些產后并發(fā)癥
相比上面介紹的那些問題,產褥感染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這是一種發(fā)病率6%、且可能導致產婦死亡的產褥期疾病。產褥感染是分娩或產褥期生殖道受病原體侵襲而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其主要癥狀是發(fā)熱、疼痛、異常惡露。
體質較弱、營養(yǎng)不良、孕期貧血的新媽媽需要更加注意,若在產褥期出現2~3日低熱,然后轉變?yōu)楦邿?,要考慮感染的可能,產褥期切記不可自行使用退熱藥,需要盡快去醫(yī)院檢查,找出發(fā)熱的原因。
另外,產后抑郁也是應該引起新媽媽關注的問題,因為生完孩子后,激素水平的急劇變化,大多數新媽媽都會發(fā)生劇烈的情緒波動,加上要照顧新生兒、睡眠不好、身體的變化、兩口之家變成三代同堂等等因素,煩躁、悲傷、焦慮等負面情緒很容易占據新媽媽的心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就能觸發(fā)她們敏感的神經,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崩潰。如果這時還用坐月子的條條框框去禁錮她,很容易發(fā)生產后抑郁。
剛剛產下小寶的辣媽們,最關心的是怎么把孩子喂養(yǎng)好和極速瘦身,對如何利用產褥期調補好身體,有時會漫不經心。年輕人甚至覺得,外國人都不坐月子,我們也沒那么嬌氣。
但中醫(yī)認為,產褥期是產婦分娩后身體各器官復原的一個重要時期,產后病的成因多為氣血虧損、絡脈空乏,如不及時調理可能會影響一生。月子病,又稱“產后風”“產后身痛”等,多因產褥期調理不慎,出現渾身怕冷、怕風、出虛汗,關節(jié)疼痛等系列癥狀。事實上,月子病在物質匱乏的古代十分常見,即使在生活條件優(yōu)越的現代也時有發(fā)生。
日前,一位35歲的患者前來就診,她在8年前生下寶寶后,就覺得身體差了很多,一吹空調就覺得寒徹入骨,頭痛、頭皮發(fā)麻、關節(jié)疼痛,她無法到開空調的公共場所活動,不得不辭了工作,甚至不得不與老公分房睡。她多次到醫(yī)院就診,但現代醫(yī)學對“月子病”無計可施。最后來我們這里看診,服用了一段時間的中藥后,她怕風怕冷等癥狀大為好轉,對冷氣已經沒有那么抗拒了,生活基本恢復了正常。
中醫(yī)認為,產婦在分娩時要用氣用力,尤其是頭胎,更是腠理、筋骨大開,以致耗傷氣血。即使是剖腹產,剖開子宮取出孩子,也是有創(chuàng)傷和出血的,故產婦產后百脈空虛,血運無力而生瘀,若不慎再感受風寒,則風邪乘虛入侵。如果月子里沒調理好,經過3個月左右的恢復期后,筋骨、腠理密閉,寒邪滯留體內,流注筋脈,就會出現明顯的怕冷、周身骨痛等癥狀。尤其平時久坐少動,素體陽虛的都市女性,產后自我調節(jié)能力和恢復能力較差,更容易出現上述癥狀。
女性產后多虛、多瘀,本著“勿拘于產后,亦勿忘于產后”的原則,運用中藥辨證論治,適度調養(yǎng),就可糾正其偏頗體質,預防“月子病”。在此,給大家推薦幾個經典方:
1.生化湯。當歸24克,川芎9克,桃仁去皮尖6克,干姜炮黑2克,炙甘草2克,可加適量糯米酒同煎。能活血養(yǎng)血,祛寒化瘀,適合產后血虛血瘀的產婦。產后第3天開始喝,每日1劑,早晚空腹服用,連喝2周左右。
2.補中益氣湯加減。炙黃芪、黨參各30克,山藥15克,白術10克,當歸、升麻、炙甘草各10克,熟附片4克。可補中益氣,適用于體倦乏力,動則汗出者。每日1劑,連服3~5劑。
3.四物補血湯。熟地黃、當歸、枸杞子、桑葚各10克,炒白芍、雞血藤、黃芪各30克,阿膠(烊化)10克,川芎5克,大棗5枚??裳a血養(yǎng)肝,行血健脾。適用于面色蒼白,視物不明,四肢麻木,皮膚干燥的產婦。每日1劑,連服5~l0劑,早晚空腹服下。
雖然說月子期間是需要調理,但是很多說法都是不太準確的,所以不要盲目迷信,不同的生產方式女性身體恢復的時間和狀況都是不一樣的,還有一些常見的異常狀況其實并不是月子病,我們上面已經提到了,其實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慢慢調理會好的,不用太擔心。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