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中醫(yī)治療手法,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消除多種頑固病癥,但是拔罐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那么拔罐拔出水泡來是怎么處理?拔罐拔出水泡怎么處理?拔罐后很容易對皮膚造成損傷,因此結束后需要小心護理,下面就來詳細了解吧。
如果是較小的水泡一般可以不做處理,在水泡處敷上消毒紗布,防止水泡破潰。水泡比較大的話,涂少量的龍膽紫藥水,待藥水晾干后,水泡會自然消失或萎縮。
如果是很嚴重的水泡,應該先用無菌的針將水泡挑破,或用消毒注射器抽出水泡內(nèi)的液體,再在局部涂以龍膽紫藥水,再敷上消毒紗布,防止感染,注意要定時更換紗布,待長水泡的皮膚愈合后再拔罐。
如果拔罐后出現(xiàn)水泡沒有潰破,可以使用以下小偏方進行治療處理:
1.將食鹽和涼開水按照1:2的比例調和成鹽水,將紗布浸濕后敷于起水泡處,隨時更換。
2.取適量生大黃研磨成細粉,加適量麻油,調成糊狀,涂于患處,用紗布包好,每日更換一次。
1.拔罐后出水泡可能是由于患者本身是寒濕體質,體內(nèi)濕毒中,起水泡是由于邪氣外出所致。如果水泡明顯,顏色發(fā)白,表明身體有寒濕之癥,如果水泡不太明顯,數(shù)量較少,顏色呈微黃或渾濁,混有血水的話,則表明身體有濕熱之癥。
2.拔罐的時候,留罐時間較長也有可能造成出水泡的現(xiàn)象,這與人的體質也有一定的關系,有的人可能留罐二三十分鐘也不會氣泡,有的可能留罐5-10分鐘就會出現(xiàn)氣泡現(xiàn)象,所以初次拔罐的時候,時間要短一些,要了解清楚患者的體質再確定留罐時間。
3.罐子溫度較高也可能造成出水泡的現(xiàn)象,比如做閃罐,如果造成罐體溫度高的話,留罐時就有可能導致氣泡。但是這種可能性一般比較小。
4.身體部位差異,身體有些部位的皮膚比較敏感,或是皮膚比較薄的話,拔罐的時候也有可能導致出水泡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
1.留罐時間盡量不要太長,一般在10-15分鐘,最短在5分鐘。
2.用閃罐法的時候,酒精棉中的酒精量不宜過多,以免滴在皮膚或罐口處,造成燙傷起泡。
3.用水罐法或藥罐法的時候,必須將罐子里的熱水或熱藥液甩干凈,以免燙傷皮膚。
4.走罐的速度應當均勻,不要忽快忽慢,更不要在骨突出,皮膚褶皺,體表細嫩,小關節(jié)處推拉,以免損傷皮膚或使罐具漏氣。
拔罐后皮膚脆弱,毛孔處于完全的狀態(tài),馬上洗澡很容易導致寒邪之氣通過毛孔進入皮膚,引發(fā)感冒。
另外,拔罐后馬上洗澡還容易使皮膚破損,感染,發(fā)炎。
因此即便拔罐后出汗多,也要立刻穿衣或蓋被子,如果沒有出現(xiàn)水泡,3小時后可以洗澡。
拔罐的過程中,毛孔會張開,令邪氣外散的同時會帶走體內(nèi)一部分津液,這時候馬上喝一杯熱水,可以補充人體流失的水分,并且能促進新陳代謝,加快代謝物排出。
拔罐療法的時間間隔通常根據(jù)患者的體質和拔罐后的恢復情況決定,以局部皮膚適當恢復,不適感消失為準,一般每日或隔日拔罐一次,10次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中間休息3-5天,要注意的是,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至少要等到疤痕消失再進行相關操作。
1、孕婦、女性月經(jīng)期。尤其是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孕婦如果進行不適當?shù)陌位鸸蘅梢鹣日琢鳟a(chǎn)等。月經(jīng)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在經(jīng)期拔小腹或者是拔腰骶部,會引起月經(jīng)過多。
2、高熱、抽搐和痙攣發(fā)作者不宜拔罐。對于癲癇患者則應在間隙期使用。
3、有出血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絡拔罐,以免引起大出血。
4、有嚴重肺氣腫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負壓吸拔。心力衰竭或體質虛弱者,不官用拔罐治療。
5、皮膚過敏、皮膚損傷者。拔火罐有可能加重過敏癥狀,而且皮膚潰瘍的地方也不能拔,容易引發(fā)感染、水泡,加重潰瘍。
6、骨折病人在未完全愈合前不可拔罐,以避免影響骨折對位及愈合。急性關節(jié)扭傷者,如韌帶已發(fā)生斷裂,不可拔罐。
7、酒足飯飽者。血液流向肝臟進行代謝工作,此時拔火罐,氣血又被強行引導到拔罐部位,導致心臟不得不多跳幾次加速供血,容易出現(xiàn)眩暈、惡心等各種不適。
8、皮膚有潰瘍、破裂處,不宜拔罐。在瘡瘍部位膿未成熟的紅、腫、熱、痛期,不宜在病灶拔罐。面部癤腫禁忌拔罐,以免造成嚴重后果。局部原因不明的腫塊,亦不可隨便拔罐。
9、孕婦的腰骶及腹部不宜拔罐。拔完火罐后,不要受風,防水,注意保暖,拔完之后3個小時內(nèi)不要吃涼的食物。起罐后局部潮紅,瘙癢,不可以亂抓,幾小時或數(shù)日后自己就好了。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wǎng)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