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青春期 > 如何開展校園性教育?校園性教育要怎么進行?[圖]

如何開展校園性教育?校園性教育要怎么進行?[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4 14:38 性教育學校青春期

青春期的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在學校中不僅要學習基礎的知識,對于性方面也應該有所了解,這個是青春期發(fā)育一定會遇到的問題,學校需要開展性教育,讓學生了解到一些基礎性知識,那么如何開展校園性教育?校園性教育要怎么進行?

如何開展校園性教育?校園性教育要怎么進行?(1)

1、如何開展校園性教育

1、 有關生理內容和保健知識的講授,要略早于學生實際生理發(fā)育的時間。這可以使學生對即將到來的生理變化有精神準備,有利于學生消除神秘感、不安感和恐懼感,有利于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

2、 有關心理內容及心理衛(wèi)生知識的教育,盡量和學生的心理變化同步。這可以使學生產生共鳴,體會到性知識的科學性,有利于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3、 倫理道德知識要貫穿于生理、心理知識中,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講授能接受的內容,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這樣使學生處在一種良好的輿論熏陶下,從而在思想上、行為上明辨是非,不斷完善自己。

處在青春期的少年,求知欲、獵奇性特別強,信息來源的渠道也很多,即使不給予性教育,他們也會千方百計的從個方面獲得一些與性有關的內容。與其讓學生盲目地尋覓有可能是被扭曲的或是不適當他們年齡特征的性知識,還不如由學校教師光明正大地、有組織、有系統(tǒng)和全面的進行。用科學的性知識占領青少年這塊陣地,即滿足了學生的愿望,又有利于對學生的教育疏導。

4、 性知識的傳授,也應遵循一般科學知識的講授原則,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運用恰當?shù)姆椒ê椭庇^的教具,以利學生的接受。如:

① 課堂講授法:通過課堂講授,系統(tǒng)地將性知識傳授給學生,為學生掌握科學的性知識創(chuàng)造條件。

② 感情升華法:因勢利導地安排一些相關活動。"14歲,邁好青春第一步"、"16歲花季"、"情與誼"等主題活動,促使和幫助學生在正當?shù)募w活動中釋放能量,拓寬少男少女的情感天地,把友誼和集體溫暖融化在攀登知識高峰的努力之中。

③ 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法:設立"心理咨詢日",介紹"青春健康心理熱線電話","青春期信箱"等各種項目,開展個別咨詢與輔導服務,解決青少年的"個性"問題。④個別談心引導法:從理解入手,取得學生信賴,在教師反復正確的引導下,使學生悅納自己的性身份,符合性角色的行為規(guī)范,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懂得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意義。

④ 立體和綜合教育法:通過學校-家庭-社會層層關心,共同進行青少年的性教育,使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不走或少走彎路。如青少年研究所、青少年條例保護委員會以及各種形式的家長學校等共同努力,保證學校、社會、家庭性教育的連續(xù)性和一致性。

2、性教育的狀況如何

2011年,教育部發(fā)布《普通高校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基本要求》,將性心理和戀愛心理在內的心理健康課列入大學必修內容。然而,這項課程在大學里或設為選修課或無人提及。在西安某高校從事性教育志愿者工作的王嘉薇告訴記者,自己所在高校就屬于后者。“大家對性相關話題還是很感興趣的,但卻遲遲沒有開設相關課程,偶爾有涉及這方面的講座,連過道都站滿了人。”

記者了解到,目前開設性教育課程的高校普遍采用北京大學編寫的《人類的性、生育與健康》,該書從生物學、生理學角度介紹人類的性和健康的基本知識,自2003年出版以來沿用至今?!昂芏嘈孕睦韱栴}可能在青春期就已出現(xiàn),所以性教育最好從初中開始?!蓖跫无闭f。

那么,中小學的性教育又如何呢?國務院于2011年頒布的《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2011年——2020年)》提出,“將性與生殖健康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體系”。此外,有7個全國性政策文件或法規(guī)提到與性教育相關的內容。然而,除《發(fā)展綱要》外,其他文件只說明了要求,并未有相應的制度保障。即便《發(fā)展綱要》也只是說“性與生殖健康”而非“性教育”?!斑@是有區(qū)別的?!蓖觚埈t說,根據(jù)國內外通行的性教育體系,性與生殖健康只是性教育的多個內容之一,其他例如“社會性別”“關系”等對青少年的發(fā)展同樣重要。

“目前我們已基本編寫完成小學階段的性教育教材?!北本煼洞髮W兒童性教育課題組成員劉爽告訴記者,以往這類讀本很多,但作為課程教材,尚屬首次。“教材參考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布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但目前也僅在北京個別學校試用?!?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