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提前是很常見的,但是月經量變多,就會對身體健康帶來許多不利的影響了,那么月經提前量多怎么辦?導致月經量多的原因是什么?導致月經提前量多的原因有很多,可以通過一些方法調理恢復,下面就來詳細了解具體情況,以及調理的方法吧。
1、調情志: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憂思郁怒,損傷肝脾,或七情過極,五志化火,擾及沖任而為月經疾病。
2、適寒溫:要根據氣候環(huán)境變化,適當增減衣被,不要過冷過涼,以免招致外邪,損傷血氣,影響正常月經。
3、適勞逸:月經期間以調為養(yǎng),不宜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過則易傷脾氣,可導致統(tǒng)攝失職或生化不足而引起的月經不調。
4、節(jié)育和節(jié)欲:要重視節(jié)制生育和節(jié)欲防病,避免生育(含人流)過多過頻及經期、產后同房,否則損傷沖任、精血、腎氣,導致月經失調。
5、節(jié)制飲食:不宜暴飲暴食或過食肥甘油膩、生冷寒涼、辛辣香燥之品以免損傷脾胃而至生化不足,或聚濕生痰或涼血、灼血引起月經不調。
1、由于體內激素分泌紊亂,導致子宮內膜不能正常修復,導致女性私處出血淋漓不斷。
2、婦科的器質性病變引起:子宮肌瘤、子宮息肉等。
3、全身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惡性貧血,肝病,高血壓等。
4、精神因素、勞累、產后、宮內節(jié)育器等也可以引起月經量多,也可以引起女性私處出血。
5、有些患者子宮內膜的螺旋小動脈豐富,或血管脆性增強,也可以引起。
一、實熱癥狀
月經提前,量多,顏色深紅或紫紅,質地黏稠,心胸煩悶,面紅口干,尿黃便秘,舌紅苔黃。治療宜清熱涼血,方用清經湯加減。
方例:丹皮10克,地骨皮10克,生地15克,白芍15克,青蒿12克,黃柏10克。若口干口渴較重者,則加元參、知母清熱生津;若經血量多且數日不減者,加黃連、炒梔子、側柏炭、阿膠等清熱止血。
藥膳治療
1、藕柏飲:取生藕節(jié)300克,側柏葉100克,搗爛取汁,加冰糖適量,用溫開水沖服,每日兩次,經前連服3-5天。
2、地黃粥:鮮生地洗凈切片,煮濃汁濾出,粳米粥加蜜(或冰糖)適量,入地黃汁100毫升,調勻,每日服兩次,每次250毫升左右,經前連服4-6天。
3、大薊速溶飲:鮮大薊2500克,洗凈切碎,加水適量,中火煮1小時,去渣,以文火濃縮。停火待溫,入白糖500克,攪拌均勻,冷卻晾干。每次10克,沸水沖服,每日3次,經前服用。
二、肝郁化熱型癥狀
經期提前,經血量或多或少,顏色或紅或紫,或夾有淤血塊,乳房、胸脅、小腹脹痛,心煩易怒,口苦咽干,苔薄黃。這樣的月經提前如何調理呢?治療宜舒肝清熱,方用丹梔逍遙散加減。
方例:柴胡6克,當歸15克,白芍15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梔子10克,薄荷6克,丹參20克,制香附10克,生甘草10克。若胸悶噯氣,加枳殼、青皮;乳房、胸脅脹痛明顯者,去白術,加郁金、青皮舒肝理氣;經血澀少,血塊多者,加澤蘭,益母草以活血化淤。
藥膳治療
1、取青皮6克,山楂肉15克,當歸10克,白芍12克,加水適量,煎15分鐘,溫服,經前每天1劑,服3-5天。
2、取當歸10克,白芍15克,益母草30克,雞蛋兩個,加水適量同煮,雞蛋煮熟后去殼,再煮數分鐘,吃蛋,喝湯,經前每天服1次,連服3-5天。
3、食療:韭菜100克切段,羊肝150克切片,共放鐵鍋內急炒,加調料佐餐,于經前連服1周。
三、氣虛型癥狀
經期提前,量多,顏色淡,質地稀薄,心悸氣短,精神疲倦,小腹有空墜感,舌淡苔薄。治療宜補氣攝血,健脾固沖,方用歸脾湯加減。
方例:人參10克(或黨參15克),黃芪15-30克,當歸12克,炒白術10克,茯苓10克,遠志10克,龍眼肉10克,白芍15克,熟地15克,烏賊骨15克,牡蠣30克,甘草6克。血量多者可加陳棕炭、血余炭等止血。
藥膳治療
1、烏骨雞1只,當歸10克,黃芪15克,茯苓10克。雞洗凈去內臟,再將諸藥放入雞腹內,用線縫合,放砂鍋內,煮至爛熟,去藥加調味品后食肉喝湯,分1-2日服完,經前每天1次,連服3-6天。
2、取黑豆30克,黃芪15克,黨參、蓮子各10克,加水適量,煎20分鐘,再加紅糖30克調服,經前每天1劑,連服5-7天。
3、參芪大棗粥:黃芪,黨參各30克(或人參10克),蓮子15克,大棗10枚。加水適量,用文火煮至湯甜為度,去黃芪,吃黨參、大棗與蓮子,喝湯(有外感實熱者不宜)。
1、防止過度疲勞,經期尤須注意休息。
2、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食品。
3、保持外陰清潔、干燥,內褲宜寬大。若白帶過多,應注意隨時沖洗外陰。
4、如果月經量過多,要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以防缺鐵性貧血。
5、不要額外攝取雌激素,絕經以后尤應注意,以免子宮肌瘤長大。
1、不宜過性生活
月經期間,宮頸口處于微開狀態(tài),在經期同房,容易將外陰及會陰周圍的病菌帶入女性私處、子宮頸甚至進入子宮,引起子宮內膜炎或急性附件炎(包括輸卵管及卵巢)及盆腔腹膜炎。另外,經期同房也可能導致脫落的子宮內膜逆流入盆腔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癥。以上種種病癥可能引起經期血量增多、經期延長、痛經等后果。
2、不宜劇烈運動
月經期間并非絕對禁止運動,但劇烈運動,如跳高、跑步等要盡量避免,否則會加重經期的不適,如腰酸背痛,甚至引起痛經和月經失調。而經期游泳更要避免,因經期宮頸口處于微開狀態(tài),細菌易侵入宮腔,增加感染的機會,引起各種婦科炎癥,因此月經期間不要游泳。
3、不宜吃生冷、過咸食物
月經期間吃生冷的食物或者喝冷飲,會影響子宮的收縮,使經血排出不暢,導致痛經等問題。此外,經期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平衡失調,水鈉潴留和抗利尿激素過多,很多女性往往會變得煩躁、焦慮。如果吃過咸的食物會加重水鈉潴留,導致頭痛、水腫等問題。
4、避免飲酒及喝濃茶、咖啡
月經期間,女性體內的解酒酶比例減少,分解酒精的能力也相應下降。此時大量喝酒除了比平時更容易醉之外,酒精也難以排泄出去,并滯留在身體里造成傷害。而濃茶和咖啡中含咖啡因較高,容易導致痛經、經期延長或出血過多。同時,茶中的鞣酸在腸道與食物中的鐵結合,進而影響鐵質吸收,引起貧血等問題。
5、不宜吃活血化淤藥物
經期要慎用活血化淤的藥物,否則容易增加經血量,嚴重的甚至引起經期大出血或者貧血等問題。
6、不宜坐浴、泡溫泉
因為月經期間宮頸口處于微開狀態(tài),如下身泡在水中,水中的致病菌可經女性私處上行進入宮腔導致炎癥。另外,經期結束后三天內,子宮口仍未完全閉合,因此這段時間不宜泡澡。
7、不宜捶腰不宜拔牙
不少女性經期會腰酸背痛,常常習慣性地捶打,以減輕癥狀。經期捶腰導致的震動刺激,不利于子宮內膜的修復,還會致使盆腔進一步充血、血流加速,致使經量增多,引起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如果月經結束后腰背仍有酸痛,可能有盆腔炎、宮頸炎等婦科疾病,建議就醫(yī)診斷。
經期不宜拔牙。為了讓經血順利排出,女性體內的血小板數目會下降,因而血液凝固性低于平常。此時拔牙會造成出血更多,容易引發(fā)感染,也會導致傷口不易愈合等問題。
8、不宜穿緊身衣褲
月經期間如果穿緊身褲,會使相關部位的毛細血管受到壓迫,從而影響血液微循環(huán),造成局部水腫。另外,緊身褲也會增加會陰摩擦,容易引起會陰炎。建議經期穿透氣性好、吸濕性強的棉質內褲,著裝盡量寬松。
9、不宜高聲唱歌
由于內分泌的影響,不少女性會在經期心情不好,有的女性也許會選擇去唱K宣泄一下。然而經期往往不宜高聲唱歌,因為經期高歌易致聲帶毛細血管充血水腫、聲帶變脆,容易讓聲帶的毛細血管破裂,從而導致聲音嘶啞甚至失聲。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