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wǎng),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鼻炎怎么治?治鼻炎的小妙招[圖]

鼻炎怎么治?治鼻炎的小妙招[圖]

大眾健康網(wǎng) 2019-11-29 19:00 鼻炎疾病

鼻炎是由于病毒或者過敏源導(dǎo)致的一種鼻腔疾病,還有些精神因素可能會誘發(fā)鼻炎。很多人認(rèn)為鼻炎不會傳染,其實,病毒性的鼻炎是有傳染性的,它可以經(jīng)過空氣和接觸傳染。有鼻炎會讓患者十分難受,那么,鼻炎怎么治療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鼻炎怎么治?治鼻炎的小妙招(1)

1、吸藥療法

吸藥療法,是指將藥物的氣味、蒸氣等吸入鼻腔以緩解鼻炎的療法。

處方1:金銀花、菊花各6克,桑葉、薄荷各10克,板藍(lán)根15克,連翹6克。

制法:水煎煮。用鼻吸其蒸氣,每次30分鐘,每日二次,三日為一療程。適用于單純性鼻炎。

處方2:蔥白10根。

制法:蔥白搗爛絞汁,用開水沖泡后,趁溫熏口鼻。通鼻利竅,適用于慢性鼻炎,癥見鼻塞、涕黃稠或黏白。

2、涂藥療法

涂藥療法,是指將藥物制成稀糊狀,涂擦于鼻腔內(nèi)以緩解鼻炎。

處方1:通草、細(xì)辛、附子各3克。

制法:共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diào)勻后,敷鼻內(nèi)。主治鼻塞不通氣。

處方2:蒼耳子30粒,麻油30克。

制法:蒼耳子搗爛,置鍋中,加麻油,文火煮沸,去渣冷卻,倒入小瓶中備用。用時以棉簽蘸藥涂鼻腔,每日3次,15天為一療程。

3、滴藥療法

滴藥療法,是指將藥液滴點于鼻腔以緩解鼻炎癥狀。

處方1:韭菜根適量。

制法:搗爛取汁,澄清;每次取少許,滴于兩鼻中,每日二次。主治鼻干塞。

處方2:取新鮮白蘿卜和大蒜頭各等份。

制法:搗爛取汁,每日1毫升,分早晚二次滴入鼻孔內(nèi),七天為一療程,連用2-3療程。

處方3:大蔥200克。

制法:洗凈放入碗中,兌入涼白開水1小勺,搗爛取汁。滴鼻,每日三次。主治鼻炎鼻塞。

4、按摩療法

按揉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約0.5寸,當(dāng)鼻唇溝中。

按摩方法:將拇指和食指分別置于鼻梁兩側(cè),邊揉邊上行,從迎香穴到印堂穴止,再從上到下按揉,重點在兩側(cè)迎香穴,約3分鐘。

功效:能疏散風(fēng)熱,通利鼻竅,主治鼻塞、流涕、嗅覺減退,對急慢性鼻炎,鼻竇炎均有效。

5、飲食療法

辛夷百合大米粥

原料:辛夷30克,百合20克,大米50克。

做法:將辛夷研為細(xì)末備用,大米、百合一同入鍋,加水成粥,食用時調(diào)入辛夷末2勺,攪勻即可。

功效:辛夷有鎮(zhèn)痛、抗過敏、抗炎作用,對微循環(huán)有改善作用,能局部收斂、散風(fēng)寒、通鼻竅。

魚腥草煮豬肺

原料:魚腥草30克,沙參20克,豬肺250克,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三者放一起煲湯即可。

功效:清肺熱、解毒排膿,適用于鼻炎。

蒼耳子茶

原料:蒼耳子12克,辛夷、白芷各9克,薄荷4.5克,蔥白2根,茶葉2克。

做法:以上藥材共研為粗末。每日1劑,當(dāng)茶頻飲。

功效:本方可宣肺通竅,適用于慢性鼻炎。

6、小偏方

1、用辛夷(中藥店有售),每次取7~10朵開水沖泡當(dāng)茶喝,并用其熱氣熏鼻子?;蛘邔⑿烈幕ㄑ心∷庍m量吹鼻,每日3-5次,3日為一療程,適用于急性鼻炎。

2、芝麻油治慢性鼻炎:芝麻油適量,以麻油滴入每側(cè)鼻腔3滴,每日3次。有清熱潤燥,解毒生肌,消腫的功效。

3、白蘿卜煮水治鼻塞:取白蘿卜3~4只放入鍋中加清水煮,沸后即用鼻吸蒸氣,數(shù)分鐘后,鼻漸暢通,頭痛消失。

4、熱敷兩耳部可治鼻塞:臨睡前用浸透的熱毛巾敷于兩耳部約一分鐘左右,鼻塞便變通暢。

5、鹽水洗鼻:直接買生理鹽水(0.9%的氯化鈉注射液),棉球蘸鹽水洗鼻孔,堅持早晚各洗鼻一次,有人用一個多月后,多年的鼻炎治好了。

7、鼻炎的癥狀

1.鼻塞:鼻塞特點為間歇性。在白天、天熱、勞動或運動時鼻塞減輕,而夜間,靜坐或寒冷時鼻塞加重。鼻塞的另一特點為交替性。如側(cè)臥時,居下側(cè)之鼻腔阻塞,上側(cè)鼻腔通氣良好。由于鼻塞,間或嗅覺減退,頭痛、頭昏,說話呈閉塞性鼻音等癥狀。

2.多涕:常為粘液性或粘膿性,偶成膿性。膿性多于季發(fā)可愛染后出現(xiàn)。

3.嗅覺下降:多為兩種原因所致,一為鼻粘膜腫脹、鼻塞,氣流不能進(jìn)入嗅覺區(qū)域;二為嗅區(qū)粘膜受慢性炎癥長期刺激,嗅覺功能減退或消失。

4.頭痛、頭昏:慢性鼻竇炎多表現(xiàn)為頭沉重感。

5.全身表現(xiàn):多數(shù)人有頭痛、食欲不振、易疲倦、記憶力減退及失眠等。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xué)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