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wǎng),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牙齦腫脹是什么原因?牙齦腫脹怎么辦?[圖]

牙齦腫脹是什么原因?牙齦腫脹怎么辦?[圖]

大眾健康網(wǎng) 2019-12-02 20:02 牙齦口腔牙齦腫脹

牙齦腫脹讓人難受,吃不下飯,也沒心思吃飯,牙齦腫脹是什么原因呢?牙齦腫脹有什么表現(xiàn)呢?炎熱的夏天牙齦腫脹真是件難受的事情,有多少人有過這樣糟糕的境況呢,看看這邊文章就知道怎么解決牙齦腫脹煩惱了。

牙齦腫脹是什么原因?牙齦腫脹怎么辦?(1)

1、腎陰虛火造成牙齦浮腫

一般人牙齒或牙齦疼痛,都單純以為是牙齒出問題。徐培珊醫(yī)生指出,就中醫(yī)角度,影響牙齒的臟腑,包含腎和胃腸。腎主骨,身體里面與骨頭相關的都由腎管理,而牙齒是骨的一部分,中醫(yī)說“齒為骨之余”,所以牙齒的供養(yǎng)靠腎,腎的狀態(tài)良否會影響牙齒。腎有陰陽兩個部分,睡覺是補腎的陰,若睡眠不足,腎陰的部分相對少,就會產(chǎn)生虛火,虛火會造成牙齦浮腫;另外,若愛吃烤、炸、辣的食物,也會讓體內的陰變少,陰是要把火蓋掉的,陰少了火就變大,虛火于是產(chǎn)生,牙齦就會變得浮浮的。

2、腸胃好壞影響牙齒

另一個與牙齒相依的腑臟是胃,因為經(jīng)絡經(jīng)過牙齒、牙齦,所以腸胃好壞會影響經(jīng)絡的循行,經(jīng)絡循行不順,就會造成牙齒不適;反之,牙齒出現(xiàn)問題時,經(jīng)絡循行受阻,連帶破壞牙齒的營養(yǎng),并讓氣血供應產(chǎn)生問題。胃對牙齒的影響會受到食物的干擾,比如說吃到比較甜的食物,嘴里就會有黏膩感覺,對身體來說就是濕熱,濕熱會阻礙經(jīng)絡的循行。氣血要走得好,經(jīng)絡要能順暢,牙齒才會健康。一旦有濕黏的東西,氣血累積在某些部位,如在牙齒,氣血走得不順暢,牙齦沒有很好的經(jīng)絡供養(yǎng),就產(chǎn)生黏黏膩膩、腫脹的感覺。

3、避免甜食冰飲辛辣食物

若有牙痛或牙齦腫癥狀,除了依照醫(yī)囑服用中藥或針灸治療外,也應該調整生活習慣,要有充足睡眠,避免甜食、冰冷飲食,減少吃烤、炸、辣等刺激食物,還要多補充水分,喝一些滋潤、清涼退火飲品,如蘆筍汁、蜂蜜汁、綠豆湯等,養(yǎng)陰、清熱,既可清火氣又能滋潤身體陰。另外,按壓合谷穴(位于大姆指食指相會合之處,俗稱“虎口”),可通牙齒經(jīng)絡與氣血,達到止痛、消腫效果。

4、自治療法

(1)徐長卿12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每日1劑。

(2)馬鞭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3)五倍子15克,煎濃汁含漱。

(4)赫石、生石膏、生地黃各30克、麥冬12克、川牛膝20克、知母9克,水煎,每日3次,每日1劑。

(5)蔥白1根、白礬15克,將上藥共搗爛,置于牙痛處,每隔5小時換1次。本方適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牙痛,包括實火牙痛、虛火牙痛、齲齒牙痛等,牙痛是多種牙齒疾病和牙周炎等疾病所引起的一種常見癥狀。

(6)老蒜2瓣、輕粉5克。二者搗爛貼經(jīng)渠穴,用小蚌殼蓋住,或以他物蓋上亦可,捆好,少時覺微辣揭下,內起一泡,用針挑破,流凈黃水即愈。經(jīng)渠穴在兩手大拇指根上,脈下小窩處。

(7)生姜6克、大蒜6克、茶葉12克、威靈仙12克,將藥物搗爛,調拌麻油、蛋清,外敷貼合谷穴、涌泉穴。本方主治虛火上炎、腎陰虛之牙痛。

(8)獨頭蒜2-3只,將蒜去皮,放火爐上煨熟,趁熱切開熨湯痛處,蒜涼再換,連續(xù)多次。本方用治牙齒疼痛,具有滅菌、解毒之功效。

5、飲食自療法

(1)綠豆100克、甘草15克,水煮熟,去渣,食豆飲湯,每日2次,每日1劑。

(2)豬腰子1只、食鹽少許、骨碎補15克,水煮食肉飲湯,每日1劑。用于腎虧牙浮、牙隱痛,勞累后易發(fā)者。

(3)紅糖適量,蕎麥根一把,水煎,分數(shù)次服。用于治小兒牙痛。

(4)豬肉適量、水芹鮮根30克,水煎,分數(shù)次服。

(5)鮮姜100克、絲瓜500克,將鮮絲瓜洗凈,切段,鮮姜洗凈,切片。二葉加水共煎煮3小時。每日飲湯2次。本方用治牙齦腫痛,口干鼻涸,鼻膜出血(流鼻血),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

6、外治自療法

(1)云南白藥粉加熱水調成稀糊狀,直接涂在齲洞和牙齦上即可。

(2)取六神丸數(shù)粒,置于齲洞中,咬緊即可止痛。

(3)切一片生姜咬在痛處,必要時重復使用,即可止痛。

(4)樟腦、冰片適量,共研成細末,放于牙痛處,并令病人吸氣即可止痛。

(5)荔枝10只,在其肉內填入少許食鹽,用火煨干后研末,擦痛處即可。

(6)取陳醋120克、花椒30克、熬10分鐘,待濕后后含在口中3-5分鐘吐出(切勿吞下),可止牙痛。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