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部分的女性來說月經不調其實是很常見的,月經不調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比如說月經周期不正常,還有的是月經的顏色不正常,這些都是需要引起重視的,很多人會用中醫(yī)的方法治療月經不調,那針灸能治療月經不調嗎?針灸治療月經不調好嗎?
針灸能治療月經不調嗎?據(jù)了解,月經不調可以采取針灸治療的,不過月經不調分為很多種,針灸治療月經不調也要對癥治療才行:
1、月經提前
治法:清熱調經,以任脈及足太陰經穴為主。
主穴:土穴、關元、三陰交、血海。
配穴:實熱證者,加太沖或行間;虛熱證者,加太溪;氣虛證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經過多者,加隱白;腰骶疼痛者,加腎俞、次髎。
操作:關元、三陰交用平補平瀉法,血海用瀉法。配穴按虛補實瀉法操作。氣虛者針后加灸或者用溫針灸。
方義: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熱和血,調理沖任。關元屬任脈穴,為調理沖任的要穴。血海清瀉血分之熱。三陰交調理肝脾腎,為調經之要穴。
2、月經推遲
治法:溫經散寒,和血調經。以任脈及足太陰、足陽明經穴為主。
主穴:氣海、三陰交、歸來。
配穴:寒實證者,加子宮;虛寒證者,加命門、腰陽關。
操作:氣海、三陰交用毫針補法,可用灸法。歸來用瀉法。配穴按虛補實瀉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溫針灸。
方義:氣海可益氣溫陽,溫灸更可溫經散寒。三陰交為肝脾腎三經交會穴,可調補三陰而和血調經。歸來為足陽明經穴,可調理氣血而調經。
3、月經紊亂
治法:疏肝益腎,調理沖任。以任脈及足太陰經穴為主。
主穴:關元、三陰交、肝俞。
配穴:肝郁者,加期門、太沖;腎虛者,加腎俞、太溪;胸脅脹痛者,加膻中、內關。
操作:肝俞用毫針瀉法,其余主穴用補法。配穴按虛補實瀉法操作。
方義:關元補腎培元,通調沖任。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能補脾胃、益肝腎、調氣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氣之作用。
中醫(yī)治療月經不調,除了可以采用針灸之外,通過吃中藥也可以治療月經不調。以下為大家介紹了幾個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配方,大家不妨來看看。
1、艾葉母雞治月經不凈
配方:艾葉25克,老母雞1只,白酒125克。
制用法:先將雞開膛去腸及雜物,切塊,鍋內加水1大碗,下雞、艾葉和酒共燉,燒開后改用文火煨熟。食肉飲湯,日用2次。
功效:補中益氣,溫經散寒,止痛止血。用治月經來時點滴不斷,日久身體虛弱。
2、益母草豬肉治經血不調
配方:瘦豬肉50克,益母草10克。
制用法:水煎煲湯。日飲2次。
功效:活血調經,利尿消腫。用治月經不調如經血過多、經期不準。
3、雄雞冠煮食調經養(yǎng)血
配方:雄雞(未經閹割)冠2個,食鹽少許。
制用法:將雞冠煮熟(不宜過爛),蘸鹽吃。每月吃3~5次。
功效:養(yǎng)血調經。用治月經不調,如果女人長期被月經不調所困擾,又不知道如何調理月經不調的話,不妨試試這個秘方吧。
原因一、氣血兩虛出現(xiàn)月經黑色
月經期小腹隱隱作痛,或小腹及陰部空墜,喜揉按,月經周期提前或錯后,經量增多或減少,經期延長,色淡,質稀。或少腹疼痛,或頭暈眼花,或神疲肢倦,面色蒼白或萎黃,納少便溏。舌質淡紅,脈細弱。治療宜氣血雙補。
日常飲食要加強營養(yǎng),吃些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也可吃些含的食品,如糖、餅干等,西洋參不發(fā)燥、不生火,一年四季都可食用。
由于體質虛弱,容易疲勞,故應適當休息,防止過度疲勞。如果每天早晨起來能做美體操、散步、慢跑、按摩四肢及胸腹,對調整氣血、增強體質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原因二、腎虛出現(xiàn)月經黑色
月經周期先后無定,量少,色淡紅或黯紅,質薄。腰膝酸軟,足跟痛,頭暈耳鳴,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脈沉弱或沉遲。治宜補腎調經。
日常飲食中可以多吃些山藥、栗子、黑芝麻、黑豆、阿膠、龍眼等,有益腎填精、補腎壯腰之功。少吃生冷油膩的食物如生黃瓜、生蘿卜、西瓜、柿子及油炸食品等,也不宜食用辛辣的洋蔥、辣椒、茴香、胡椒、薄荷等。
經?;顒友浚沟醚康臍庋槙?,以補腎氣。還可用手指按摩腰部,有補腎納氣之效。腳掌心處的涌泉穴是濁氣下降的地方,晚上泡腳時,別忘了按揉它。
原因三、氣滯血瘀出現(xiàn)月經黑色
月經先后無定,經量或多或少,色紫紅,有塊,經行不暢?;虬樾「固弁淳馨矗蛴行孛{、乳房、少腹脹痛,脘悶不舒,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或澀。治宜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女人氣滯血淤的癥狀:1、有便秘的習慣;2、肌膚干燥,黑眼圈很明顯;3、經痛特別嚴重,周期不規(guī)律;4、經血量很多;5、小腹特別突出;6、手腳冰冷,但頭跟臉卻特熱。
這些人容易產生血淤:1、通常氣滯的人也會帶有血淤的癥狀;2、勞力工作者;3、出過車禍或得過內傷的人;4、常吃冰品或生冷食物的人,尤其在經期間;5、有肩膀酸痛的毛病。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wǎng)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