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wǎng),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營養(yǎng)科普 > 中飯?zhí)焯斐约屣瀮H需1元,吃煎餅有什么好處?[多圖]

中飯?zhí)焯斐约屣瀮H需1元,吃煎餅有什么好處?[多圖]

大眾健康網(wǎng) 2019-11-28 16:50 煎餅包子油條

    中國的父輩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過的好一點,為了能多省下點錢貼補子女,他們吃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但我們看著卻總是感覺很心酸。山東臨沂的幾位農(nóng)民今年過完春節(jié)就來杭州打工了,他們從老家自帶了60斤煎餅作為干糧,然后在打工期間每天中午就吃這個,因為這個便宜,才兩元一斤,夠他們吃四個月,可以省下不少錢....。生活中我們也會偶爾吃回煎餅果子,但只是為了調(diào)劑下口味,真不敢想象他們天天吃煎餅的感覺。

中飯?zhí)焯斐约屣瀮H需1元,吃煎餅有什么好處?(1)

1、吃煎餅的好處

一、健脾養(yǎng)胃促進消化

煎餅含豐富的淀粉,粗纖維;鈣,磷,鐵,鉀等礦物元素;及人體所需的常見氨基酸等,做煎餅的原料都帶皮殼,含粗纖維多,能夠清除體內(nèi)垃圾,具備排毒養(yǎng)顏的功效,還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降血脂,健脾養(yǎng)胃促進消化,對吃膩了大魚大肉的現(xiàn)代人來說,是一種不錯的健康食品。

二、具有增強牙齒咀嚼能力的作用

因為煎餅的硬度和韌性都高于饅頭及其他主食品,長期食用煎餅,能夠鍛煉牙齒功能。

三、美容

吃一塊煎餅常會累得腮幫子發(fā)酸。但正是這樣能使臉部肌肉得到鍛煉,有益于保持視覺、聽覺和嗅覺神經(jīng)的健康,減緩衰老增加面部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美容。食用煎餅需要較長時間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增進食欲,促進面部神經(jīng)運動,有益于保持視覺、聽覺和嗅覺神經(jīng)的健康,減緩衰老,不失為一種保健食品。

中飯?zhí)焯斐约屣瀮H需1元,吃煎餅有什么好處?(2)

2、吃多了會發(fā)胖

我們知道進食的目的除了給我們的身體提供營養(yǎng)外,還需提供人類日?;顒铀璧哪芰?。通常我們感覺“餓了”,說明我們吃東西所獲得的能量已經(jīng)消耗掉,要重新進食補充能量。中國人正常每天至少應(yīng)該攝取1500大卡的熱量,多于這個數(shù)字熱量就會堆積轉(zhuǎn)化成脂肪,最終使人變胖。那么,煎餅果子的熱量是多少呢?

據(jù)檢測,每100克可供食用的煎餅果子熱量大概為160大卡。這個數(shù)字看似不高,不過通常一個煎餅果子重量大概為150克,它的熱量為240大卡,而標(biāo)準(zhǔn)的一份煎餅果子重量高達560克,因此它的熱量為897大卡,相當(dāng)于我們每日必需攝取熱量的一半。由此看來,煎餅果子的熱量是比較高的,吃一份煎餅果子相當(dāng)于一頓主食而非小吃,所以,吃了煎餅果子后最好不要吃主食了,避免造成熱量超標(biāo)。

中飯?zhí)焯斐约屣瀮H需1元,吃煎餅有什么好處?(3)

3、煎餅歷史由來

說起來,你肯定不信,我們司空見慣的東西,發(fā)展時間已經(jīng)超過4000年,也就是說,史前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煎餅。

眾所周知,自從開始種植農(nóng)作物,培育小麥、稻子、粟、稷、黍等莊稼,人們便逐漸脫離了捕獵為生的時代。盡管主流說法認(rèn)為直到夏商周三代時,人們還是以粒食為主,但是不可否認(rèn),面食也早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

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裴李崗地區(qū),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石盤和石棒,這是作何用的呢?脫粒磨粉。

80/90的農(nóng)村孩子肯定知道,小麥?zhǔn)斋@的時候,需要先收割,再脫粒,最后磨成面粉,才能做面食。

史前時期沒有機器,也沒有碌碡,怎么給谷子脫粒呢?就是用石棒和石盤。把谷子放在石盤上,雙手按住石棒兩段,來回輾軋谷子就可以脫粒,再用力就能直接磨成粉。

裴李崗出土的石盤,長53厘米,寬25.7厘米,很窄很短,可想而知,效率是很低的,面食自然很難,這個時候有沒有面食還很難說。

兩千多年后的仰韶(仰韶文化距今約4000—5000年),出土了一件陶鏊,平面圓形,有三足,高16厘米 直徑27厘米,這是干嘛用的呢?答案是烙餅用的。

這種鏊,到今天仍有使用,除了材質(zhì)成了鐵制,其他沒有任何變化,相信一些90年代及以前的北方人都看過。

漢朝的餅,種類豐富,最有名的是胡餅、蒸餅和煮餅。胡餅的做法和今天的燒餅一樣,但是里面是核桃餡;蒸餅就是今天的發(fā)面餅,東漢時發(fā)酵技術(shù)成熟,蒸餅成為富貴人家的食物;煮餅是湯餅,面片兒湯,就是把面扯成拇指大小的片兒,煮熟,是面條的前身。

但是漢朝沒出現(xiàn)“煎餅”的稱呼,直到東晉。

東晉王嘉《拾遺記》:江東俗稱,正月二十日為天穿日,以紅絲縷系煎餅置屋頂,謂之補天漏。相傳女媧以是日補天地也。

說煎餅是女蝸用來補天的,這想象力可真夠天馬行空的,不過習(xí)俗有傳承性,說明至少在魏晉時期,煎餅的稱呼已經(jīng)有了。

清朝,蒲松齡曾在《煎餅賦》中寫下煎餅的制作過程:……掬瓦盆之一勺,經(jīng)火烙而滂,乃急手而左旋,如磨上之蟻行,黃白忽變,斯須而成……圓于望月,大如銅錚,薄似剡溪之紙,色如黃鶴之翎,此煎餅之定制也。

舀一勺和好的面,放在燒熱的鏊上,快速左旋、攤平、覆蓋,最后比月圓,如紙薄,同翎色,這就是煎餅。

中飯?zhí)焯斐约屣瀮H需1元,吃煎餅有什么好處?(4)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xué)
  • 美容
  • 心理
  • 人群